环球聚氨酯网-热点专题

编者按:4月23日开始,吉林化纤公司多名工人相继出现头晕、呕吐、胸闷、嗓子发干等症状,目前累计已有近千人反应身体不适,有说法认为系一道之隔的康乃尔化工的苯胺装置泄漏所致,目前事件正在进一步调查中,苯胺企业的安全生产再度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吉林化纤中毒事件回顾

  4月23日化纤集团腈纶厂员工闻到刺激性气味,下午17时30至18时气味加重,部分员工出现头晕、恶心等不同症状,当晚18时30分,化纤集团员工疏散回家休息;24日早,组织开车一小时后,又有员工出现了前述症状。

4月24日,市环保局开始布置点位监测一氧化碳(以下简称CO)浓度。经检测,环境敏感区域(化纤集团居民区、经开区政府办公楼)主要污染物CO一直未检出,重点监测点位(化纤集团,腈纶纺纱厂门前)日平均和小时平均值均未超过国家空气环境质量一级标准,只有4月27日18:30时瞬时值达到24.5mg/m3。

  4月29日晚,根据吉林化纤集团反映厂区和车间内CO浓度较高,环保局再次安排布设8个监测点位,每两小时检测一次。监测结果厂区仅有一次瞬时值达到7.5 mg/m3,其余基本未检出。

  4月29日上午,市安监局组织有关专家到康乃尔公司,从安全生产角度对苯胺装置生产工艺进行排查。

  4月30日,康乃尔公司按照市政府要求,在制定妥善的停产停车计划和措施的基础上,4月30日8:00时完成停产停车工作,在停产停车过程中,整个企业运行平稳,没有发生异常问题和现象。

  4月30日至5月6日,各有关方面按照工作指示,分头开始工作。期间,市政府有关领导多次到医院看望化纤厂职工。

截止到5月12日22时,吉林市共收治吉林化纤厂因接触不明气体出现不良反应职工161人(主诉症状为头晕、头痛、恶心、呕吐),已出院11人。其中:市职业病防治院住院120人,吉化职工医院住院5人,市中心医院住院3人,吉林中西医结合医院住院21人,吉林大学第一临床医院住院1人。另有33人在市职业病防治医院门诊观察。

环球聚氨酯网--吉林化纤职工中毒疑云
吉林化纤职工中毒疑云
相关负责人:我们4月30日就停车了,可停车之后,还不是有人继续中毒。虽然我们生产的苯胺有剧毒,但我们都是严格按照安全生产流程进行。患者:刚开始进来时候说话说不出来。反应迟钝,迷糊、恶心、吐。

副总经理王大祥:“在环保检测过程中,大家发现,我公司靠近化纤厂这侧的装置,即净化车间确实存在一氧化碳在个别时段落地浓度超标的现象,但超标有限。我公司自身的500多名员工,加上正在公司搞绿化的外来服务人员共近千人,始终没有一人发生任何不良反应。”

环球聚氨酯网--吉林化纤职工中毒疑云

康乃尔化工有限公司

患者:刚开始进来时候说话说不出来。反应迟钝,迷糊、恶心、吐。

据这位患者的爱人告诉记者,这种气体没有明显的刺鼻气味,很难用一句话描述清楚,患者说:“这个玩意是无色无味,等你要是闻到他味就完了。是什么味呢?最严重的时候,但是闻到这味基本就死亡了,一种发甜,发香的味。”

工人患者:我们厂子被迫停产了,开不起车了,没有人去上班,好几千人、上万人,工人都不去上班。

环球聚氨酯网--吉林化纤职工中毒疑云

环保局:环境检测符合国标

4月23日,吉林市环保局接到信访举报,反映吉林化纤集团部分纺纱车间工人闻到难闻气体,部分工人出现头晕、恶心等不适症状,怀疑是车间西侧康奈尔公司生产过程中异常排放。

吉林市环境监测站对康奈尔公司周边环境空气进行了监测,特征有机污染物未检出。使用便携式五参数(一氧化碳、硫化氢、氯气、二氧化硫、可燃气体)检测仪监测,除一氧化碳外,其他均未检出。

4月24日,吉林市环保局开始布置点位监测一氧化碳浓度。经检测,环境敏感区域主要污染物一氧化碳一直未检出。重点监测点位日平均和小时平均值均未超过国家空气环境质量标准,只有4月27日18时30分瞬时值超标。

4月29日晚,环保局再次安排布设8个点位,两小时检测一次,检测结果显示只有一次瞬时值超标。

5月3日至12日,日均值、小时均值符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后续

5月8日,向卫生部请求卫生专家会诊。

5月9日、10日、11日,市政府领导连续三天赶赴化纤厂听取情况汇报,做出工作指示。

5月11日,卫生专家到齐,下午开始工作。

目前,各有关单位正在加紧工作,并采取有效措施和办法,稳定职工思想情绪,消除恐慌心理。相关信息和国家、省专家鉴定结果,及时向媒体公布。

本网也将进一步关注事件进展情况。

普华咨询 产业影响

  近期的“毒气”事件将吉林康乃尔推到了风口浪尖,并且自事件曝光,政府相关部门介入调查以来,其苯胺生产即陷入停顿.作为国内主要MDI生产企业烟台万华主要原材料供应商之其装置停产对万华装置影响令聚氨酯业内人事关注。

  首先细分烟台万华的苯胺供应体系来看,万华不仅仅采用国内采购、国外进口、部分自产等多途径保障苯胺供应。在国内采购体系方面,亦根据两套装置分布采取就近采购原则,从南化、山东金岭、吉林康乃尔等多点采购。因此虽然吉林康乃尔将持续一段时间维持停产使得万华苯胺供受到一定影响,但这一影响是局部的,并非严重的。

  其次目前5-6月份属于国内MDI装置集中检修期,MDI行业对苯胺需求强度削减明显,其中烟台万华宁波装置已进入停车检修期,烟台装置目前处于低水平开工,万华对原来需求降至低点,目前国内苯胺市场已然出现产量过剩及产品价格回调等市场现象即已印证这点。

  因此可以判断,短期来说康乃尔停产对万华影响力是较为有限的,另一方面也可以联系整体行业其他方面因素考虑,可以预见未来至少3-4周内万华整体开工及产出供应均难恢复至往年较高水平。

普华咨询
苯胺装置事故回顾

1996年6月 南京四力公司苯胺系统停车检修时,因再沸器打开后进人空气,釜内的硝基酚发生剧烈反应,引发爆炸和大火,造成3人死亡,9人受伤。

1996年 江苏某化工厂硝基苯装置爆炸,事故造成2人死亡,再沸器的下封头炸开并插人地下约0.6 m深,爆炸的气浪和冲击波使远离现场80 m处的办公楼门、窗玻璃大部分被冲击粉碎。

1998年7月 中石化南京化工厂苯胺系统停车检修时发生燃烧爆炸,所幸事故发生是在夜里,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2001年7月 宁波海利化工有限公司苯胺装置停车检查时发生爆炸燃烧,造成3人受伤。

2003年12月 江苏扬农化工集团硝基氯苯装置发生爆炸,并引发火灾。造成1人死亡、多人受伤。硝基氯苯硝化工艺与硝基苯硝化工艺完全相同,其爆炸原因也是因为硝化过程中产生大量副产物,在精馏釜底积累后导致管道堵塞,引发爆炸。

2005年8月17日 南京六合雄州化工集团龙腾化工厂硝基苯车间发生设备爆炸事故,并引发大火,造成3名员工受伤。

2005年9月5日 江苏海门港化工区一化工厂硝基苯装置发生爆炸燃烧。导致硝酸泄漏和火灾。

2005年11月13日 原国内最大的苯胺生产企业中石油吉林石化公司苯胺装置发生爆炸,造成8人死亡,全部生产装置报废并引发世界关注的松花江污染事件。 2006年5月29日 中石油兰化公司2005年新建的7万t/a苯胺装置发生爆炸。

苯胺生产工艺介绍

  目前苯胺生产工艺路线主要有硝基苯铁粉还原法、苯酚氨化法和硝基苯催化加氢法,分别占苯胺总生产能力的5%、10%和85%,开发的新工艺路线中以苯直接胺化法较有前途,但与实现工业化还有一定距离。

  1.硝基苯铁粉还原法:该法是最早的苯胺工业生产方法,其污染环境,设备腐蚀严重,操作维护费用高,难以连续化生产,现已基本淘汰,目前只有拜尔在西维吉尼亚洲的新马丁斯维勒的装置采用此工艺。

  2.苯酚胺化法:苯酚胺化的理论产率为99%,优点是原料易得、生产方法简单、催化剂廉价、产品质量好、“三废”少,适于大规模连续生产,并可根据需要联产二苯胺,但比硝基苯催化加氢工艺成本高,目前只有美国阿里斯特克化学公司和日本三井石油化学公司采用此工艺。

  3.硝基苯催化加氢法:该法以硝基苯为原料,氢气为还原剂,铜/硅、镍或铂/钯为催化剂,以氢为还原剂,将硝基苯还原生成苯胺,理论产率为99%,我国全部采用该法生产。该法的硝化环节很关键,设备投资占总固定投资的50% 以上。硝基苯催化加氢生产主要采用混酸硝化法,可采用等温或绝热硝化工艺,等温硝化能耗大,反应时间长,副产物多,收率低,产品质量差;绝热硝化工艺突破了反应必须在低温下恒温操作的传统观念,物料停留时间短,副反应少,是当前最有前途的一种硝化技术。国外采用绝热硝化工艺的公司较多,而国内的主流技术为等温硝化工艺。胺化过程包括固定床气相加氢、流化床气相加氢以及硝基苯液相催化加氢工艺。除德国巴斯夫公司采用流化床外,其他公司多采用固定床反应器。我国除山东烟台万华聚氨酯集团有限公司采用固定床反应器外,其他公司均采用流化床反应器。

苯胺性能介绍

  苯胺呈碱性,与酸易生成盐。其氨基上的氢原子可被烃基或酰基取代,生成二级或三级苯胺及酰基苯胺。当苯胺进行取代反应时,主要生成邻、对位取代产物。苯胺与亚硝酸反应生成重氮盐,由此盐可制成一系列苯的衍生物和偶氮化合物。   眼睛接触: 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健康危害: 本品主要引起高铁血红蛋白血症、溶血性贫血和肝、肾损害。易经皮肤吸收。急性中毒:患者口唇、指端、耳廓紫绀,有头痛、头晕、恶心、呕吐、手指发麻、精神恍惚等;重度中毒时,皮肤、粘膜严重青紫,呼吸困难,抽搐,甚至昏迷,休克。出现溶血性黄疸、中毒性肝炎及肾损害。可有化学性膀胱炎。眼接触引起结膜角膜炎。慢性中毒:患者有神经衰弱综合征表现,伴有轻度紫绀、贫血和肝、脾肿大。皮肤接触可引起湿疹。

  环境危害: 对环境有危害,对水体可造成污染。

  燃爆危险: 本品可燃,有毒。

  皮肤接触: 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就医。

  眼睛接触: 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环球聚氨酯网

策划:刘 文 顾燕兰

设计:沈谏琼 T.c8|.

环球聚氨酯网
环球聚氨酯网,全球领先的聚氨酯行业门户
讨论区
已有位网友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  码: 匿名